10Gb/S极速传输到来!华硕USB3.1主板实测

  •   2015-03-12/17:48
  • 华硕电脑于3月刚刚发布了最新的SuperSpeed + USB 3.1解决方案,领先同行业率先带领用户到达新的USB 3.1传输时代。小编有幸拿到华硕最新的产品,对华硕USB3.1做了简单的测试。最新的USB 3.1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 USB 3.0,带宽从 5Gb/s 直接翻倍为10Gb/s,同时采用更有效率的编码方式,实际有效带宽可比2倍还高。在兼容性方面,华硕USB 3.1解决方案提供了两种接口供用户选择,分别为使用凫(fú)蓝色规格USB接口的Type-A及全新可以正反插拔的Type-C,目前首批支持USB 3.1华硕主板接口以Type-A为主。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01.jpg

    华硕主板板载的USB 3.1 Type-A接口

    华硕同步发布了USB 3.1扩展卡,是全球首款可迅速接上任何PCIe x4、x8或x16插槽的USB 3.1扩展卡,安装后同样可将既有的个人计算机传输速度提升至10Gbit/s。目前只有顶级型号的华硕主板捆绑扩展卡,其型号为英特尔X99芯片组RAMPAGE V EXTREME/U3.1和X99-DELUXE/U3.1,接口类型为Type-A。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04.jpg

    华硕USB 3.1双Type-A接口扩展卡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05.jpg

    华硕RAMPAGE V EXTREME/U3.1主板USB 3.1双Type-A接口扩展卡使用效果图

    华硕USB 3.1解决方案使用Asmedia(祥硕)ASM1124控制芯片,这也是目前性能最强的控制芯片。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USB 3.1 Type-A Card_DUAL_1.jpg

    Asmedia ASM1124控制芯片

    测试的重点自然是实际数据传输速度测试,测试使用华硕Z97-A/USB3.1主板(板载USB3.1接口)搭配华硕500G USB3.1固态硬盘。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02.jpg

    华硕Z97-A/USB 3.1主板

    这块SSD固态硬盘内部结构为两颗250G容量的 Samsung 840 EVO(mSATA接口)组成阵列,使用高性能SSD测试只为确保数据的可参考性。

    购买华硕主板会随机赠送同一款名为AI Suite的管理软件,最新USB 3.1产品添加了接口加速(USB 3.1 Boost)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15.jpg

    华硕AI Suite管理软件

    本着公平原则和尽量模拟普通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传输数据我们选择了一个包含视频、文档、图片和多重子文件夹的19GB文件夹。

    实测选取的数据原型为一个19GB大小,包含多重子文件夹及各类型文件的文件夹

    通过CrystalDisk软件的文件传输测试我们看到在关闭USB 3.1 Boost功能时峰值速度可以达到读取589.3MB/s、写入614.6MB/s的速度,已经与USB 3.0产生速度代差。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15.png

    当开启USB 3.1 Boost功能时,USB 3.1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提升,达到读取712.6MB/s、写入733.9MB/s的速度。

    说明: C:\Users\rei_pan\Desktop\华硕USB 3.1主板广编稿\16.png

    USB 3.1作为最新的USB接口规范凭借其高达10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理论值为USB 3.0规范的2倍)备受用户关注,在微软Windows 10宣布原生支持该标准后这个之前一直处于理论阶段的规范进一步靠近现实。华硕表示,USB 3.1系列新产品预计3月中旬陆续出货,让使用者可以享受畅快的USB 3.1 10Gb/s 极速体验。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